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MP3音频全集

我们下面讨论一下人类文化的演进脉络。首先我们看一下人类文明发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这个问题。


一般的看,表观的看,我们很容易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情,尤其是人类人文现象,全都是偶然的。我们觉得任何一个东西的发生,你直观看去都是随机的,包括我前面讲课,比如东方文明,为什么形成典型的农业文明?是因为东亚的封闭地貌这个偶然因素造成。比如古希腊文明为什么会那样独特的发展?是因为环地中海的开放地貌这个偶然因素造成的。比如我前面讲禾本科植物五十六种,三十三种都分布在两河地区,这是偶然的。


我们很容易用偶然态看文明发展脉络。可是大家要注意直观上和常识上的看法总是错的,我们一定得明白,所谓偶然态都是必然性导出的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这个世界是分化的,我明天课上会讲,这个世界的弱化演进过程就是分化演进过程,弱化等于分化、等于残化。


请大家想,当宇宙从存在是一的那个能量点,分化为万物都是由夸克和电子组成的。这个时候电子遇到夸克或夸克遇到电子绝不摇摆。没有第三项,因此它是必然依存。或者说质子遇见电子必然形成氢原子,它没有选择,它也决不会震荡。


可是从最基本粒子发展出更多粒子,乃至九十二种天然元素,一个原子碰见另外九十一个原子的概率,随机性变成九十一分之一,是不是这样?


九十二种天然元素,导出近千万种分子物质,一个分子物质邂逅另一个分子物质成为几百万分之一的概率。也就是说它的随机性更强了,偶然态更明显。而当分子物质在演化中上亿种甚至上百亿种生物的时候,一个生命遇见另一种生命的概率,成了百亿分之一,更偶然态了。但是这个分化态本身却是必然的。


所以我在强调什么?我在强调,越近的东西,越演化的东西,越后演的东西,越发展的东西,越呈现偶然态和漂移态。但这个偶然态本身是被它后面的一个必然性导出的和规定的。从学理上讲,从纵深追问的角度上讲,你不能飘忽在这个偶然性上。如果你飘忽在这个偶然态上,你就永远看不懂这个世界,你必须脱离直观,进入偶然态本身是怎样必然演出的,你才能理解事物。


听懂这一段非常重要,因为我们前面的所有讲课几乎都是在直观偶然态的事实陈述上讲课,它很容易给大家造成误导。


所以我们下面在讲所有问题的时候,虽然在讲历史的时候是偶然态的讲述,可是你必须知道后面有一个支配要素,它将在明天的课上揭示。


我再讨论一个问题。大家注意,我在前面讲,我说我们人类的感知系统是一个识辨系统,就是我们要把不同的物分辨开来,因为我们要对太多的分化条件依存,如果我们看外物是囫囵一体,我们就无法生存。比如我们把连续变量的光波长会在感官上分成赤、橙、黄、绿、青、蓝、紫七种色觉,截然有别,但实际上它后面的波长是连续的。


因此我在这里要强调一点,当我们在实际操作层面的时候,你看这个世界是不连续的,而且你必须在不连续的观感上才能找见操作对策,这一点都不错。但你必须明白,它的深层是连续的,自然界里没有飞跃。


这句话是达尔文说的,它是从低级到高级,从简单到复杂一脉演化过来的,中间没有任何断环,没有任何断点。我这是从理论深层上讲,大家一定要注意,当我们讲课的时候,我们是深入理论深层和思维极致,当我们在操作的时候,我们必须在直观上把万物分立识辨才能操作。


这两者导出的思路是不同的。所以你必须在你的日常工作中,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把这两点的关系搞清楚。我举例子,生物界呈现上百亿种生物,当然它是包括已经灭绝的生物。这是生物学家做过的统计,我们现在看生物大概只有几千万种。


你从生物的每一个物种上看,它们是分立的是不连续的,而且它的进化过程也是不连续的,我后面讲进化树,你就会发现它是非连续性的,但是它在骨子里深层上是连续的。


比如你在基因层面上看,生物进化是基因连续状态,比如我们人类跟单细胞生物的是基因通行率大约40%左右,跟扁形动物大约50%左右,跟脊索鱼类大约是60%,跟脊椎爬行动物大约是70%,跟哺乳动物大约是80%,跟灵长动物大约是90%,跟类人猿、黑猩猩、大猩猩大约是97%。


请注意,它不是十单位制进化的,而是在每一个物种中,它连点滴0.001的差别都没有,一点一点地进化而来,完全连续。


我再举个例子,保留这个连续眼光是看待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眼光。比如我们人类有一个咽喉交叉,就是我们的气管和食管在咽喉这个地方是一个交叉,口腔到食道,鼻腔到气道,在咽喉那个地方形成一个很麻烦的交叉。大家知道,于是在咽喉这儿长一个结构叫会厌。就是你吞咽的时候,当你从口腔把食物吞咽到食道的时候,你有一个会厌软骨,它必须下去,把气管遮蔽,不至于把食物吞咽到气管里去。


这个结构是很脆弱的。人随着年龄的增长,第九对颅神经舌咽神经功能退化,这个会厌经常不灵敏,于是你不小心吞咽就吞咽到气管里去了。这种事情时有发生。比如陈独秀晚年就是这样呛死的。


可是大家想为什么会有这个咽喉交叉?它居然是因为当年的鱼,它是从腔肠动物进化过来的,鱼最初只有一条管道,就是从鱼嘴到肛门这一个长腔,它的呼吸是在腮进行的。可是到两栖动物和陆生生物,它的鳃已经不能呼吸空气,肺逐步下沉到胸腔,于是气管和食管必须交叉,于是给我们带来动不动被呛死的危险。这是因为进化的连续性造成的。


我再举个例子,性别。我们今天在大观上看生物只有两性,雄性,雌性。人类,男性女性。其实不是这样,要知道性别是从雌性逐步向雄性发育过来的,因此在很多低等生物性别竟可以多达四十多种,你都无法想象。


再比如有一种海马叫大腹海马,这种海马是雄性怀孕的,不是雌性怀孕的。再比如我们人类的性,表面上看是两性,但实际上我们的性是在这个进化通道上排布的。因此我们会见到两性人,就是一个人既有卵巢又有睾丸,而且我们每一个男人的男性化程度是不一样的,每一个女人的雌性化程度也是不一样,它是在性别这个长轴上的演化位点不同,所以有的女人特别女人,而有的女人多少有点雄性化,有的男人特别男人,而有的男人多少有点雌性化,它就是在这个连续变量中发生的这种排布。


我再举一个文明的例子,因为我们讲课是讲文明进程,文明进程的这个连续性你也是逃不掉的。比如我们是从农业文明进化到工业文明的,我们这个转型非常困难,农业文明的滞重性极强。所以你看西方它继承古希腊,早年它的农业文明就极其薄弱,于是它的工商业文明体系今天就发育得极为典型或者叫非常极端。而我们的文明形态就会兼具此前的文明形态。比如我们的政治形态是威权政治,这是农业文明的产物。而我们的经济形态今天走向自由市场,这种政经交叉,跟前面我讲的咽喉交叉其实是一个道理。


它表明的是什么?演化连续性。你撒不掉过去的东西对你的牵制,这一点大家要理解。你才会明白人类文明的分型和它发展的典型性和非典型性的来源。


我们下面再谈一个问题,进化术语,侧枝盲端。大家注意,这个进化如果我们放在直观的层面上看,也就是分层的、分型的、分类的、偶然的层面上看,它确实是不连续的,我再说一遍,操作层面和直观层面都是不连续的。


我把话题展开拉近拉远不断地探讨,是为了让大家理解我们面对的世界何其复杂。大家看一下,达尔文给出的进化树,我们的进化是像一个树一样的在进化。


大家注意什么意思?我只拿生物阶段讲,其实非生物阶段也是如此。最初单细胞生物在地球上独自存在二十亿年,它像是一个分化律很低的状态,我前面讲过,所谓自然律,就是分化律。


从真菌界植物界如此,它在动物界也是这样。比如鱼并不能直接把鱼的演化的最高端分出一个杈枝,它反而是鱼中的一个两栖动物,开始爬上陆地,从海和陆地的边缘爬上陆地,演成陆生动物最早的一族,而鱼本身还在这条支脉上发展。当两栖动物发展的时候,它又会出现另外一个局面,也就是它其中演化的某一个点,会从一个枝的边缘上发生。


我前面讲鱼反而在这儿形成一个断头,也就是鱼的极致并不会再往前演化。两栖类往出演化,两栖类又形成一个断头,我把这个断头叫盲端,我把它中间分出来的这个枝叫侧枝。请大家注意,我们的演化是在侧枝上不断发生的,也就是你把自己不不断的在一条支系上连续演化到极致,你会走到一个死胡同里去,那么你在侧枝上演化,它又会走一个断头,但是在两栖动物的这个断头上中间侧枝上又会走出一个侧枝,爬行动物。爬行动物再走到尽头,它又是死胡同,然后在爬行动物的一支上再演化出来灵长目、哺乳类。


它是这样一点一点演化的。所以大家注意,生物和万物的演化,在进化智直观系上表达为进化树,而进化树表达为不断分化的侧枝,而侧枝发展到尽头都是盲端,侧枝中间某一个点才引出另一个侧枝,由此一路生长,最终到达人类。


我讲这一点非常重要。什么含义?比如鱼,其中一个侧枝,演化成两栖爬行动物。比如恐龙,它灭绝了,爬行动物这一脉再没有发有任何重大发展,但它其中一个非常小的翼龙这一支,最终演化出今天万千种鸟类。


再比如灵长目动物,它不断分化发展,但灵长目动物并不是直线发展,它不断出侧枝,侧枝走向盲端,然后它的侧枝的某一个点长出直立人,直立人再分化其中某一个点长出智人。


我讲这个是想让大家理解,历史的演化,你动辄就会走入死胡同,文明常常是你在意想不到的某一个点上突进展开的。请记住,发展到极致和发展到典型态,未必就是方向和出路。我说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,就是你不能指望直线发展,你不能指望一个事情一路发展下去,在系统分化中能够成立。


大家知道猿类,灵长目动物,它都是在树上或者在丛林中的。非洲大峡谷这个地方由于地貌变化,出现稀树草原,这一批不幸的猴子落在了树林消失的格局之下,于是它们的那个狼狈状态孕育出了直立人和智人。所以我们不能指望一路发展达成正果。这是我们也要讨论的一个问题。


我们最后再讨论一个问题,叫主流衰丧与异端突起。这个话什么意思呢?我们看,人类每天都生活在主流世界中,包括主流意识形态,包括主流思维形态,比如我们今天的主流思维形态叫科学思维。


可你一定要知道,人类的发展,世界的发展,文明的发展,通常不在主流上发展,它反而是在非主流上发展,我们把它叫异端。中国有一个词叫“异端邪说”,对这个东西是排斥的。可大家知道人类的文明发育,甚至世界的物质发育和演化,都是从异端展开的。


我给大家比例子,比如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,从第一号元素到第九十二号元素,它并不是由第一号氢元素直接演化出生命的,它演化不出来,它反而是演化到中位的碳元素,它最后发育出来了,进入碳的有机活化合物和生命化合物。


说起来碳元素是最不圆满的一个元素,它的外壳层电子数只有四个,大家知道,所谓化合现象,就是原子外壳层电子的交换化合现象。如果你是六个电子,你夺别的原子的两个电子,你就构成外壳层电子的满足数。外壳层电子的满足数是八,这叫氧化反应。


反过来你如果只有两个电子,你给别人当电子供体,你也能完成从原子到分子的升级,这叫还原反应。可大家看它只有四个电子,它作为供体显得太多,它有四个,它作为受体显得太少,结果它是最残缺的一个原则,但它却是在化学分子层面上前途最广阔的一个原子。


它从原子生长到分子,从分子生长到有机分子,从有机分子生长到生命,全都是碳元素。我在讲什么?我在讲碳元素在原子里看起来最像一个残缺不全的异端,结果它前途最为远大。


我再举个例子,落地猿。我刚才讲过,所有的猴子在树上都很得意,唯独有一脉猴子不是它选择的结果,而是它刚好落在了稀树草原上。地理变化导致它丛林消失,结果它成为直立人得以发育的条件,它在猴子里肯定是最狼狈最异端的那样一个猴子,结果它前途远大,我们今天全都是从树上掉下来的猴子,然后坐在了课堂上。


我们再看古希腊。大家知道我前面讲,所谓“国学”其实不叫国学,它其实是人类古代主流农业文明的文化体现。而古希腊当年是非主流的一个工商业萌芽,它在当年人类地球上全都是农业文明的这个生态上,它是一个异端,所以它也极其微弱,竟然在公元前三世纪四世纪初面,可是它却代表未来。


我在这里强调什么?我在这里强调异端总是要特别关注的。主流历来是由异端演化而来的。如果你看到一个东西是主流,标志着它行将衰丧的。但是对异端你要有两种看法,异端在两端上表达,或者在数学的正态分布的两端表达,一端毫无前途,它就是异端瞬间闪灭。


一端极少数的这种特例会演化为未来的主流。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,执着于主流,你将丧失未来。


但是我在上面绝不是夸奖异端,因为越失稳越残缺才越有前途,但是它也越来越走向危化格局。这个话题我明天展开。我在前面所讲的都叫世事之大观。我们只有把眼光扩展到这个层面上,把眼光扩展到这个程度,我们后面讲具体的历史进程和中国文化的衰落,大家才能听明白。所以我前面的讲课全都属于扩大视野之大观讲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