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孙龙(约公元前320年—前250年)是战国时期名家学派(又称“辩者”)的代表人物,以逻辑思辨和反常识命题著称。他的思想核心围绕名实关系(概念与实在的关系)...
屈原(约公元前340年—公元前278年)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、政治家,其思想与作品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。以下从主要影响和思想深度两方面进行解析:...
庄子(约公元前369年—公元前286年)是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,与老子并称“老庄”。他的思想以《庄子》(又称《南华真经》)为核心,充满诗意、寓言与哲学...
惠子(惠施,约公元前370年—前310年)是战国时期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,与公孙龙并称“名辩双峰”。他的思想以逻辑思辨为核心,强调对概念、语言与实在关系的探讨...
孟子的思想是儒家学说的重要里程碑,其核心围绕性善论展开,构建了一套以仁政为政治理想、以心性修养为道德根基的完整体系。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度解析其核心思想:一、人...
商鞅的主要成就与思想:塑造强秦的法治基石商鞅(约公元前390年—公元前338年)是战国时期法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。他在秦孝公的支持下,在秦国推行了一场深刻...
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中国医学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——扁鹊的生平、主要影响及思想。重要提示: 历史上关于扁鹊的记载存在很多传说和模糊之处。现代学者普...
列子(列御寇),作为道家学派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,其思想主要保存在托名于他的著作《列子》(又名《冲虚真经》)中。虽然《列子》一书真伪及成书年代存在争议(一般...
墨子的核心思想体系深刻而独特,在战国乱世中闪耀着理性、务实与博爱的光辉。其核心主张可深度解析为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维度:“兼爱” - 无差别的博爱(核心伦理基...
《孙子兵法》最常被误解为单纯讲诡计的兵书,其实它的核心是“慎战”与“全胜”。开篇的“兵者国之大事”就定调了——战争是最后手段。用户可能更想知道如何应用于现代...